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3日电(武一力)“当前水运行业呈现货运加速增长、客运翻番式恢复增长趋势,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必将是未来中国内河航运未来发展趋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晓航3日表示。
当日,首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水运科技专题论坛在武汉举行,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共探内河航运转型升级之路。
福建省首艘内河增程式电动货船“武夷2号”、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中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120标箱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华航新能1”轮……近年来,电动船舶系统和产品在江、河、湖、海全流域和多船型覆盖。
周晓航介绍,2022年中国水运行业碳排放总量约8500—9500万吨,同比下降3%,体现出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设备广泛应用的趋向。他建议,各地应持续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道建设,推动零碳港口、航道、水上服务区等标准落地,加快布局内河船舶充换电、LNG、氢燃料等设施,建设内河绿色航运走廊样板航线。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文军认为,要实现零碳,船舶动力系统就要走向新能源电气化。当前,无论是新疆喀纳斯湖、武汉东湖等内湖,还是长江、珠江、汉江等干线和河流,都在推广电动船舶。内河船舶航行受约束条件较多,船舶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低,智慧船舶和智慧航运的发展将会有效解决安全隐患。
除货运船舶,内河游轮也加速绿色智能转型升级。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利介绍,新一代游轮智能技术应用——机器人员工已投入使用,具有自动巡逻、自动清洁、自动配送、景区讲解等功能,让游轮旅游企业优本增效,实现标准化运营,也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增加游玩体验。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纯电动船舶逾300艘。2021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为9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68.7亿元人民币。(完)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