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际医生节|用心传递生命 用爱守护健康

日期:2023-03-31 09:46:40 作者: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作者:丁罡肿瘤医生

国际医生节

每年3月30日是国际医生节。1842年3月30日这一天,美国麻醉医生Crawford W Long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乙醚全麻。他的妻子为了纪念这一成功,以3月30日作为庆祝日并延续使用下来。各国为了表示对医生的感恩,把这一天逐步称为医生节并得到了推广。

与其他节日相比,医生们的节日没有活动,没有鲜花,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敬畏以及日复一日的坚守。他们救死扶伤,牢记护佑人民健康的使命,他们用专业和信念为人民带来安心和健康。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医生这个职业,医生这个职业代表着什么呢?

或许是丁罡肿瘤医生团队建立并实行“肿瘤一站式全程全周期个性化诊疗服务”,在治疗上让患者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蝴蝶墙上留下寓意新生的蝴蝶

Z先生小细胞癌得到良好控制并顺利出院后,某一天突然癫痫发作,姚峪岚主任立即组织抢救,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出现癫痫却迟迟无法确定,丁罡教授鼓励大家:“作为医生,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尽量给患者和家属一个交代。”最终通过文献查询确定了病因,Z先生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久后出院了。在治疗中我们看到了肿瘤的一站式个体化综合诊疗的优势。

或许是丁罡肿瘤医生团队对于难治复发性肿瘤的精准、个性化全程、全周期综合诊疗服务,以及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每年复查留下签名纪念

在经历肿瘤复发、化疗效果不佳、靶向治疗导致癫痫并发症等情况后,楚女士心灰意冷,她的爱人经朋友介绍来到医学中心。通过丁罡教授和姚峪岚医生的精准治疗,她的状态好了很多,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楚女士说:“感恩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科全体医护的精心照顾,这对我和我爱人都意义非凡。诚挚邀请你们能来参加我们的银婚纪念,分享我的幸福与快乐,也让我成功的故事让更多人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和希望。”

▲邀请姚主任参加其“银婚”纪念

或许是丁罡肿瘤医生团队为了病人放弃陪伴家人,凭着责任心,为了病人在医院宿舍一住就是两个月。

▲封控前赶到医院宿舍

当他们孩子在和爸爸视频聊天时候,作为医生父亲总是这么说:“看到我的工作状态了吧?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样也会让孩子体会到医疗工作辛苦和意义,我希望能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们身体力行,为患者排忧解难,永远践行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舍小家,为大家”的医者情怀让我们为之动容。

或许是丁罡肿瘤医生团队认为“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

▲ 疫情封控期间接Z先生到院

在疫情封控导致无法出行的时期,丁罡肿瘤医生团队始终保持与Z先生的密切联系,贾麟医生亲自为其送药,了解他的日常情况、安慰他的情绪,并密切关注形势的变化。“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尽全力保证患者在这段特殊时期的诊疗工作,一个都不能少!”丁罡教授斩钉截铁地说。

或许是丁罡肿瘤医生团队有学识有情怀有感情有温度的不仅仅只是专家。

▲陶先生每年复诊后在墙上留下签名

因手术风险大,某专科医院未给他行手术治疗,陶先生几经辗转来到医学中心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经过半年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陶先生出院时,丁罡教授对他说:“这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我们会陪伴着你勇夺冠军”。他常以为治好了患者而幸福,这幸福的背后是医者厚重的仁爱之心。

▲露出久违的微笑

医者精诚,杏林春暖。他们用青春在学习,用生命在工作,他们步履维艰,却始终坚守。

编辑:沈楚凡、周元超 审核:蒲欣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由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局第11届“银蛇奖”获得者、上海市卫计委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丁罡教授领衔,带领了一群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团队,团队有全职肿瘤专科医护人员65人。团队现有20位医生,1位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3位主任医师及7位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占比90%。创建的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汇聚上海市三甲医院会诊肿瘤专家400余人。

肿瘤科主要开展包含肿瘤的预防、早筛、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内科、微创介入、重症、心理、中医、康复护理、营养、临床试验和康复。专注于难治性实体肿瘤、复发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在突破临床治疗难点方面卓有建树。

团队首创的“5H肿瘤服务模式”荣获2018年上海医疗服务品牌;建立的国内肿瘤一站式全程全周期个性化服务,201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查被批准为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单位;创建中国高品质肿瘤服务创新平台,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肿瘤医协体中心;并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2022年度中国品牌专科”;2022年度“中国十大卓越医生集团”;2022年医生和基层医疗创新奇璞提名奖:中国肿瘤高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2022第五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的提名奖;上海市健康科普引领人才能力提升专项项目;2022年度上海市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立项项目。科室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局课题共6项,期间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 15篇,参加各级大会交流30余次。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