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要多晒太阳?

日期:2023-12-04 10:13:00 作者: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当冬日的阳光轻抚过窗台,不少人依旧裹紧了大衣,却忽略了这束暖阳里隐藏的健康秘密——维生素D。你知道吗?在《中国大陆居民维生素D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都缺乏这种“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占比达70%。尤其对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冬日晒太阳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必需!让我们一起探索这背后的奥秘。

维生素D的作用是什么?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一、维生素D缺乏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舞蹈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维生素D就像是其中的润滑油。缺少了它,一切运转都会变得生涩。维生素D不仅仅关系到骨骼的强健,更是脑血管健康的隐形守护者。缺乏维生素D,就像是在脑血管上悬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甚至是卒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研究所证实的事实哦。

现实中,维生素D的缺乏情况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缩短和气温降低,人们趋向于更多时间呆在室内,从而减少了阳光曝晒的机会。这种情况在城市居民中尤为常见,由于高楼大厦的遮挡,阳光也难以直接照射到皮肤。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老年人群,特别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加易受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冬日晒太阳

二、晒太阳,一个简单却有效的解药

不要小看了冬日那弱弱的阳光,它可是维生素D的天然来源。当阳光照射到皮肤上,就像是魔法一般,激发了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这个过程就像是自然界的烹饪大赛,阳光是主厨,而你的皮肤是厨房,合成出来的维生素D就是那道营养满分的佳肴。所以,不妨把冬日的晒太阳当成是一种美味的追求,不仅能让你暖洋洋的,还能补充“健康的佐料”。

实际上,阳光对身体的好处远不止于此。适量的阳光还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甚至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睡眠。在冬天,人们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或精神不振,这部分原因是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导致身体生物钟的紊乱。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生物钟,促使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外,阳光还能提升血清素水平,这是一种与情绪和幸福感相关的神经递质。

维生素D的来源

三、晒太阳的小TIPS

说到晒太阳,可不是随便晒晒那么简单。我们来聊聊科学晒太阳的小技巧。首先,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段,比如上午7时-10时,下午4-5时。其次,露出手臂或小腿,让皮肤充分接触阳光。当然,别忘了防晒,尤其是皮肤敏感的朋友。晒太阳的时间也是一个讲究,每天10到30分钟就够了。这就像烹饪中的定时,恰到好处最为美味。而晒太阳时穿上一件红色衣服,就像是穿上了一层神奇的保护膜,让那些短波紫外线无处遁形。记得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直接接触自然光,这样阳光的好处才能完全被吸收。晒太阳前后不要洗澡,让那些宝贵的维生素D有充分的时间被皮肤吸收。另外,晒太阳前不要吃芥菜、莴苣、螺、虾、蟹、蚌这些光敏性食物,以免给皮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

在冬天,晒太阳不仅仅是为了驱逐寒冷,更是为了补充那难能可贵的维生素D。就像是在冰天雪地中找到一丝温暖,对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所以,下次当阳光拂过,不妨走出去,让身体和心灵都沐浴在这温暖而充满活力的阳光下吧!

---------------------------------------------------------

作者介绍:卢旺盛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