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积极探寻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日期:2023-10-17 09:54:12 作者: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张卫国

邵琪伟

杜一力

徐海军

保继刚

汪铁山

景所兰

韦 琴

徐 迅

林为民

武为锋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强健的产业活力、强力的带动作用。10月13日,“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在常州武进举办,聚焦“文旅融合拓新路 乡村振兴开新篇”主题,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新模式,探寻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本次论坛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常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江苏省旅游协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旅游协会、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常州市武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

论坛

张卫国 (江苏省旅游协会会长)

近年来,江苏各地精准把握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向、新格局,因势利导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深化非遗旅游、研学旅行、康养休闲、特色田园乡村等具有江苏特色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实践,促进乡村地区优质的文旅资源转化成文旅产品。经过各地的实践探索,江苏现代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品质不断升级,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田园乡村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具特色和魅力的乡村文旅体验。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想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仍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发挥聚合作用,通过各位专家、精英们的思想碰撞,充分交流理论和实践成果,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过程中贡献江苏文旅智慧,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邵琪伟 (原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增加就业,让一部分乡村居民逐步增加收入并富裕起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可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土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从而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乡村旅游是一个“藏富于民”的产业,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是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江苏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通过激活文化和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潜能,释放出别样魅力,成为游客竞相前来打卡的旅游目的地,成为田埂上的“诗画文章”,对推动乡村振兴、旅游业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江苏乡村振兴的新篇,是江苏旅游人不懈奋斗与努力的结果。

杜一力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

江苏作为旅游大省,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能感受到江苏文旅人坚定奋斗、推进乡村振兴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及不断探索追求深耕细作文旅行业的用心与恒心。“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作为江苏省旅游协会的一项品牌活动,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乡村旅游赋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该项活动被列入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坚信在这个平台上,将会有更多的经验分享和思维碰撞,为推进江苏旅游发展乃至中国旅游发展都作出一份贡献。

主旨演讲

徐海军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

推动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依托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提质增效。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江苏旅游资源富集、发展基础坚实,打响了水韵江苏文旅品牌,特别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更是可圈可点。江苏应该持续开展乡村旅游智力、财力“双力”扶持,推动乡村旅游持续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以新业态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继刚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为守着梯田、云海、蘑菇房却深度贫困的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百年古村“阿者科”编制了“阿者科计划”。“阿者科计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依托村内丰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坚持“内源式村集体主导”的开发模式,带动全村村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最终实现助农增收。发展乡村旅游,未必需要依靠招商引资的传统路径,大资本进驻有时会带来“创造性破坏”,而有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适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援助,以社区主导的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同样能够带动当地居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武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依托田园乡村的产业实际,武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及业态,让文旅融合、三产联动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通过加速产业高质量融合,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新乐章”。如今,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蓬勃的发展动能在这里交相辉映,乡村旅游不断释放新活力,美丽的田园景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感受“诗与远方”的魅力。论坛上,武进区被授予“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称号。

江苏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彰显,美食、民宿、文创等都成为吸引游客走进乡村、爱上乡村的重要元素,为旅游带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和促进增收的生产力,展现出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经各市旅游协会推荐、专家组综合评审,论坛上发布江苏乡村美食优秀案例10个、乡村民宿优秀案例11个、乡村文创优秀案例10个。

此次论坛配套举行“乡约新时代 乡遇在武进”网络达人采风行活动,10余名旅游达人走进武进乡野,记录江苏美丽乡村的生动场景。论坛期间还举办了“花都水城 浪漫武进”长三角百辆房车嘉年华、湖湾生活节等活动。

图桌分享

今年是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连续举办的第6年。作为江苏省旅游协会重点培育的品牌活动,6年来论坛持续聚焦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根据旅游行业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有效助推江苏乡村文旅产业链条延伸、价值提升。论坛上,本届及往届论坛举办地文旅相关负责人围绕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和经验做法展开交流对话。

汪铁山 (南京市江宁旅康集团董事长)

近年来,江宁区改变传统乡村旅游经营方式,深耕“旅游+康养”发展新赛道,根据微度假、特种兵式旅游以及网红旅游特色,打造“周末露营计划”品牌。乡村旅游的特色是节假日经济,江宁旅康集团通过“露营+”形式在乡村造势,聚集消费群体。例如通过“露营+音乐”“露营+运动”“露营+萌宠”等,持续在乡村旅游的各个节点上开展一系列活动,扩大影响。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进入乡村、分享生活,也让各类业态不断集聚。

景所兰 (泰州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兴化市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幸福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了千垛菜花、水上森林、万亩荷塘等一批极具水乡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开发了以碧水东罗、绿意徐圩、硬铮陈杨为代表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四季旅游节庆品牌。兴化垛田已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把世界文化遗产变成旅游资产,当地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带动村民致富,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韦 琴 (盐城市盐都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绿色是盐都旅游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也是盐都乡村旅游及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底气所在。近年来,盐都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以融合发展为手段,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做精做特做优旅游文章,让乡村美、生态美与人文美、精神美相得益彰。2020年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在盐都召开,影响巨大,为盐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底气、增加了人气,也积累了财气。如今,盐都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富集乡愁人气;搭建合作载体,扩宽增收渠道;延长发展链条,赋能产业经济。

徐 迅 (淮安市金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金湖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将荷文化、荷产业、荷旅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持续深挖“荷”文化、做强“荷”产业、擦亮“荷”品牌,用小荷花撬动大产业。在这样一条具有金湖特色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上积累了几点经验。首先是做强荷产业,同时和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发展荷藕种植,打造知名品牌。此外,做优荷富民。依托荷产业,持续擦亮“杉青水秀 为荷而来”全域旅游品牌。

林为民 (无锡市滨湖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滨湖锚定“环湖都市型农业农村”定位,以多元业态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具体来说,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致力建设农业农村品牌,培育城乡景融合、农文旅一体的最美山水乡村田园。二是丰富特色内涵。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此外,着重打造优势品牌。今年,滨湖发布IP形象代言人“垚垚”“淼淼”,倾力打造“太湖108廊道·湖湾乡落”滨湖农文旅IP。希望新举措、新亮点能在滨湖全域旅游发展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武为锋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党委书记、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

武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立志在“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建设中一马当先。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好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这两个重要命题,首要的便是抓好绿色、守好绿水青山,为铸就百姓美好生活作出贡献。其次是把新时代乡村文旅跟富民结合,把集体经济的壮大跟文旅发展结合。未来的道路上,“彩色”必不可少。相信未来武进通过这一湾绿水青山,在壮大经济、发展多元产业的同时,也会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