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江苏常州。家长吐槽下大雨多名学生在校门口淋雨等待,不到点不让进学校。视频中家长表示学生们在校门口宣传栏下淋雨站着,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没雨具。自家开车来的孩子都不敢下车。对此常州武进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从开学就跟学生说7点20之前不让进,恶劣天气家长更要做好预案,也会给学校说,面对特殊天气会安顿好学生。(5月23日封面新闻)
□马涤明
当地教育局那口气,似乎是说责任主要在家长?7点20之前不能进校,你们家长偏偏早到,这属于“没做好预案”?
在笔者看来,这说法未免强人所难:早晨上班上学时间段路况本就复杂多变,学校周边更是拥堵,又不能随意停车,要求不提前不迟到,你让神仙来,总也会有把握不准的时候。
当然教育局也表示,会给学校说,面对特殊天气要安顿好学生。这一句比较“贴地气”,但还是搞不明白:这一点基本的爱护学生的“变通措施”,需要主管部门提醒?学校管理如果僵化到这种程度,恐怕很多问题都不好解释吧?比如,“教育”的价值中,是否包含了“爱护”的成分?
进而让人质疑,对基本的爱护都不上心的学校,对“教育”二字真的理解透了吗?
校门口,学生们在外淋雨,校园内,管理者坚持“按时开门”——这真叫“雷打不动”。此事中的是是非非,我认为应该回到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上进行讨论或反思,而不是就事论事地提醒学校“安顿好学生”就算完事。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