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那天,令我终生难忘。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我们武警森林部队和公安消防近20万官兵集体转制应急管理部。作为一名30多年党龄的老兵和战友们一道,脱下深情眷恋的“橄榄绿”,换上崭新的“火焰蓝”,只为烙在心中不变的信仰和对绿色事业不舍的情怀,所有这一切都铸成两个字:坚守。
近年来,火灾、洪灾、震灾等灾难不断。这世界到底怎么了?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建设美丽家园人人有责!在追求生态梦的路上,成千上万的应急人、林草人和环保人始终在默默守护,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我和战友们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甚至几代人,为之接续奋斗、为之执着坚守。
坚守是一种精神和品质。我们这支队伍诞生于新中国的前夜。70多年来,广大指战员传承红色基因,扎根大山深处、荒漠戈壁、偏远边疆和高原高寒极地,与寂寞为伍、与山林为伴,风餐露宿守望林海,披荆斩棘艰苦奋战。特别是在执行任务时,穿密林、过草塘,攀悬崖、涉险滩,深一脚浅一脚,饥一顿饱一顿,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像风湿病、关节炎、胃肠病这些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却成了我们年轻指战员的“多发病”“常见病”,这是现代条件下难以想象的久违的生活真实。我们奇乾中队常年驻守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通邮、不通电,人迹罕至,被誉为“林海孤岛”。如果不亲身走近,人们都难以想象在物质充裕、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今天,还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在苦寒之地,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地守护着95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成为插在祖国北疆林海的一根“定海神针”,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守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是一支担负全灾种应急救援的队伍,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哪里有灾情就战斗在哪里。我永远忘不了,小兴安岭滨南林场那场扑火战斗。当时林场三面被大火包围,10多米高的火焰卷着草木灰烬呼啸而来,浓烟翻滚,火光冲天。3000多立方米木材、3个18吨的储油罐和林场80多户林场职工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紧急关头,我的战友们向险而行,果断采取“打南、控西、阻东、守北”的战法,集中数十台水泵和灭火机强攻火头,热浪烤得喘不上气,浓烟熏得直流泪,一批被撤下来,又一批顶上去,橘红色的扑火服与大火搅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是火哪是人。不少战友的手和脸被灼伤了,裸露的皮肤燎起大片水泡,扑火服烫得大窟窿小眼,但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叫苦。经过整整29个小时的殊死较量,终于将这场大火彻底扑灭。
坚守是一种使命和力量。一场场猝不及防的灾难事故,就像一次次吹响集结号,一支支队伍闻令而动、八方驰援,汇聚成生死突击、保民平安的强大力量。我永远忘不了,汶川地震那场生死大营救。当时震中交通中断,我们支队作训参谋李建军冒着频发的余震,翻越6座大山,徒步跋涉50多公里,孤身挺进卧龙重灾区,将灾情第一时间用北斗通信传递出去。汶川大队士官王红军得知震灾后,立即停止休假,从云南益良几经辗转到都江堰,不顾滚石塌方和山体滑坡的危险,翻山越岭开启了“一个人的长征”,他只有一个信念,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赶赴震中救援。通信班长母强,家在北川的父母妻儿一家四口不幸罹难,他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汶川、映秀,在理县、茂县,在都江堰、青城山,武警森林官兵与抗震大军一道,从重重掩埋的废墟下,从摇摇欲坠的危楼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我永远忘不了,去年夏季,黑龙江流域遭受50年一遇的洪灾,我们总队快速反应,重兵投入,战洪峰、堵管涌、筑堤坝,始终战斗在最危险、最关键的地段,连续奋战18个昼夜,打赢了鸥浦保卫战、三卡攻坚战、沿江围堵战,保住了19个村庄、10多万亩良田和24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守是一种付出和大爱。这世上从来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这些勇敢坚毅的逆行者,付出了青春,舍弃了亲情,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义无反顾地上刀山、下火海,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我的战友在扑救四川木里“3·30”森林大火中,不畏生死、逆向而行。我的战友“刘洪机组”执行吊桶取水作业时,在直升机意外失控的危急关头,始终没有放开手中的操作杆。这就是我身边的战友,一个英雄群体的缩影。
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矢志不移的坚守,诠释着这支队伍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不畏艰险、不怕困苦。正是这种精神,感召着指战员们战高温、斗酷暑,抗大疫、抢大险,在今年夏季重庆北碚等地森林火灾扑救和四川泸定“9·5”抗震救灾中,千里驰援,连续转场,艰苦鏖战,让“橘红色”成了灾难面前最安全的底色,“火焰蓝”成了老百姓心中最亮丽的风景;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这支队伍几十年如一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守护万家灯火。一幅大地增绿、山川秀美、国泰民安的壮丽画卷正在向我们走来!
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副总队长 张世光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