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眼中的“舍”与“得”,究竟价值几何!

日期:2021-04-14 14:38:38 作者: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这几天各大卫视又开始轮番播放“小系列”(《小舍得》《小欢喜》《小别离》)电视剧了。仿佛他们又嗅到了那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也许,有的人已经猜到了。没错,我指的就是人们眼中能改变命运的那两场考试——中考、高考。

转眼间,现在已经是五月初了。微微的春风渐弱,落在我们脸上却微微透着热辣。仿佛它可以洞悉人们内心的那份炙热和不安分。

这绝对不是捕风捉影。作为第一批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九零后来说,我想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作为“中国填鸭式教育”唯一一批已经脱离学校的‘被教育者’来说,我们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虽然没有饥荒年来的难捱,却也别是一番滋味。

背景介绍:我的家乡。

怀仁——一座处于山西省太原市偏北的小县城,它的北面紧紧地靠着山西大同。它虽是座小县城,却也有着不平凡的地方:全国的教育大县。虽然它的名号不如以前山西煤老板来得凶猛,但它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响亮。因为,它几乎把‘填鸭式教育’发挥到了极致。

我就是在这个地方成长的,也是这个城市教育体制的直接见证者。由于我的学习天赋不高,因此别人走过的弯路,我走过;别人没走过的弯路,我也走过。这里可不是炫耀什么,可能其中更多的是辛酸……

小学初长成:大人舍的是情,孩子得的是成长!

小学三年级了。

偶然的机会,下班后拖着疲惫身子的爸妈发现我好久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他们当时没有说什么,盯着作业本看了一会儿,就各自忙家里的活去了。

半夜,心怀忐忑的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睡熟。被我的一角掏出一个小缝隙,偷偷听着爸妈的对话:

“咱们的孩子再这样下去,非荒废了不可。”妈妈眼中好像有亮闪闪的东西在眼里打转。

“现在也没有啥好法子,村里的学校管不好,城里的学校又太远。况且,咱们家的钱也不趁手。”爸爸抽着烟,摇了摇头说道。

“没啥好法子,也得想法子。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得了好学校,能克服得了困难,咱们比别人差哪了?”妈妈歇了会儿,爸爸并没有接话,只是抽着烟。

“明天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咱们辛苦一辈子,不就指望着孩子出息吗?”此刻的妈妈突然变得强势起来。

爸爸抽完烟,灭了灯,睡觉去了。

就这样,我的生活就此改变了。我和别人家的孩子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由于城里离家远,我又没出过远门。所以,只能选择在城里面寄宿。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这是难熬的。

记得到了那里的第一个晚上,我就想家了。虽然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哭了。我哭得很伤心,生活老师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指着腿上一个刚结痂不久的伤口说疼得厉害。也不知道当时老师有没有看穿我。

其实对于想家来说,生活上的困难才是最难的。

城里面的学校学生比较多,因此校舍也是比较多。遇到学生太多的情况,甚至会临时把别的教室改变为校舍。因此,布局会特别的乱,特别的复杂。

作为一个已经没有人照顾的孩子来说,必须要向大人一样去照顾自己,至少某些方面就是。比如,打热水。由于校舍是临时改变的,所以是没有热水供应的。想用热水洗漱就必须要去很远的地方用脸盆去端。

个子不大的我,端着一个斗大的脸盆走在返回的路上。至少当时是那么觉得的。由于怕水凉了,所以每次我都会低头看着水,然后急速地往回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里面不经意地记下了一条特定的路线。害得我每次都要先到了一个设定的地方,然后再折返回来,累得满头大汗。

这样艰难的日子,逐渐磨光了我脸上的稚嫩,我慢慢学会了长大。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我的成长吧!

人生小转折:大人舍的是钱,孩子得的是好学校!

中考结束了,我人生第一次小转折掉沟里了。

是的,我没有考上好一点的高中。只能去上县城里面最烂的学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人人都知道:上那样的学校,就相当于放弃了孩子未来的路!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知道了情况后,最着急的不是我,反而成为他们。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会面对多么艰难的局面。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事。

没有考上好学校,又想要上好学校。父母着急了,按照往年的情况,越是往后推,想要进去的机会就越小。甚至连使一些‘见光死’的办法都没有机会了。但是,想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实在是太难了。其实他们自己也清楚,对于有钱有势的人家,这也不算什么事。可眼前,身为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这些是我们没有的。

爸爸最后还是按照学校的规定交了钱,但这钱来得不容易。这是一次和姐姐闲聊后知道的。那天很晚了,爸爸回到了家,看起来十分的失落和疲惫。一家人都知道爸爸是去和亲朋好友去借钱了,虽然没有看到钱的影子,却也是只字不敢提的。深怕会因为哪句话没说对而触怒眼前的这位不容易的父亲。

父亲那晚喝了点酒,没有喝多少却醉得厉害,可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人们说醉酒的人才是最真实的,才敢摘下平日里不敢摘下的面具。爸爸就是这样的。那晚,他边哭边抽着自己的大耳光,嘴里还不时地说着自己无能、窝囊之类的话。闹腾了一会,他便沉沉地睡去了。第二天,爸爸早早得又出去了。只是这一次没有空手而归,手里攥着用皱巴巴的红塑料袋裹着的一塌钱。

后来,听妈妈讲:爸爸当年学习特别的好,还参加过全县的英语比赛。但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父亲不得已放弃了学业。这也成为了父亲一生的心病,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父亲有时躲在角落了,抽自己嘴巴子。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父亲为什么拼命要把我送进好学校的原因之一吧!

有父母照应着的日子,总是能够让我们开心快乐地忘却所有的烦恼,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啃食书本上。哪怕他们之前为了我们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人生大转折:大人舍的是钱和情,孩子们得到的是迈向社会更高的阶梯!

高考成绩出来了!命运又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本来第一年就可以上三本的我,今年依旧离二本的分数线差了一大截。这就相当于经过两年的专研,我自己原地踏步了!

尴尬、沮丧、难过……,这些都无法表达我当时的感受。但此刻最难过的绝对不是我。

两年的高三生活,父母为了让我不落后于别人,花大价钱给我报考补习班。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最重要的是想要上大学,就又需要一笔不小的开资。

那时的我面临着两个选择:上花钱少的专科学校或者上花钱多的私立三本学校。如果现在让我再选择一次,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建议父母去专科学校。但当时却没有这么顺利!

当父母知道成绩后,他们并没有生气。因为他们也曾见过我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多还没有睡觉的样子。可能他们没有把没考上好大学的原因怪罪于我,也可能是出于心疼我的原因吧!总之,就这样一家三口围着餐桌坐着。

“你准备上哪个学校想好了吗?”爸爸最先发话了。

“我不知道。”我怯怯地回复了一句。

“不知道不行,你已经长大了,有些问题必须要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拿决定。”爸爸说完,抽了一口烟,接着说道:“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上专科或者上本科。专科学位没有三本高,可能就业方面没有三本那么顺利。钱的方面你现在先不用考虑。”

“还是去三本吧,咱们难点就难点。孩子考上了,不去可惜了。”妈妈插话道。

“你现在好好想想,爸妈对于大学不太懂。最后的决定,还是你自己拿才好。”

“还是去专科吧,我要是好好学的话,最后可能还能专升本呢!”我回答说,当时心里确实也是这么想的。

最后的结果,父母还是把我送进了三本,在他们眼里高于专科的所在。尽管当时三本每年2万左右的学杂费加起来远远超过专科,并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在那样没有人约束的环境下,我们花着父母每月寄来的辛苦钱,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仿佛真的到了未来的某一天,社会会看在那张三本的毕业证书会高看我们一眼似的。但我们的父母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这掺不了一丝虚假。

出了学校的大门已经两年多了,回首看看当年我曾经走过的路。心中五味陈杂,不知是何滋味。如果真的有机会回到过去,我绝对不会再和之前走过的一样,我会选择道路的另一边……。

也许,和田雨岚这样认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有舍才有得’的父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想这样的一个问题:经过了大半辈子的折腾,我们眼中的“舍”与“得”,究竟值不值得!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