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儿童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日期:2021-04-19 14:29:23 作者: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与父母关系不和、自闭孤独或是任性顽皮,不少把孩子交给祖辈带养的父母们发现孩子的“坏脾气”让人束手无策。儿童心理专家提出,年轻父母们暂时牺牲了教养子女的时间,却绝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隔代教养儿童首要需关注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表现出高智商、低情商的倾向,不够全面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变革的需要,更多人认识到心理健康必须从小抓起。在城市里,不少年轻父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认为孩子小,只要身体健康、吃饱吃好,交给养育经验丰富的长辈教养也很好;到了上幼儿园时,又把幼儿发展寄托于幼儿园教师及长辈,认为这样孩子也会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就使得隔代教养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较为自然、普遍的现象。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有关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较为常见的主要在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以行为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嫉妒、攻击性、厌食、挑食、偏食、任性等为多。而这些问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接受的教养方式、父母和祖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有关。未来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生存竞争的加剧,要求人才除具有良好的智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增强其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

专家强调,祖辈对孩子多表现为过度疼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能宽容孩子的天性,孩子精神环境极大宽松,没有压力,极度自由,为他们提供了模仿、探索的机会。但从心理发展方面,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隔代教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对父母教育责任的教育和对祖辈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幼儿的父母要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使孩子快乐、幸福成长。

这些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需要注意的。这是如果有一个针对K12学生的心理测评干预平台。能大大减低家长和教职工的工作量以及帮助长辈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那是最好不过。而智慧奇思就是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发展障碍研究中心合作研发,专门针对国内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群体,基于数百万数据的实证研究,超过十年的使用时间。并以大数据智能平台为核心支撑,以优质内容服务为重要输出,以培养学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围绕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让校方与老师轻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并且与国内外多家教育局、学校达成了相关合作。让更多的孩子避免心理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