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教育公益论坛” 5月29日在北京举办

日期:2021-05-25 09:34:46 作者: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搜狐教育主办的 “振兴乡村教育公益论坛暨《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新书分享会”将于5月29日下午在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

作为2021年5月23日-5月29日举办的第七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中的重要单元,本次活动就“出路:探寻乡村教育的未来”为主题邀请乡村教育实践者、专家以及基层教育领导一起展开切实讨论,共同推动乡村教育健康发展。

2021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起承转合之年。在谈到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时,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称,中国教育已经了进入了后普及时代,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巨大。在社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的价值被忽视,乡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忧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探索乡村教育的出路,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我们关注到一些地方政府在积极行动,探索乡村教育新模式。同时,已经有一批满怀激情与梦想的教育者逆向而行,从城市走向乡村,探索着乡村教育新的可能和未来。”马国川介绍,《大山里的未来学校》一书的作者肖诗坚在2017年离开一线城市,前往贵州山区创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探索乡村教育新模式。在她的新书中,就真实记录了她实践 “乡土人本教育”的艰难历程。同时,以云南兴隆美丽小学、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等为代表的学校也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教育新的发展模式。

据悉,会议期间,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著名教育学者、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继新,中央民族大学教育人类学教授滕星,云南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贵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大山里未来学校》作者肖诗坚,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王淑英等就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附:

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

贵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肖诗坚谈到,“解决中国乡村教育的凋敝,不是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路,而是走差异化的路。我们要承认城乡差异,将差异变为优势,围绕村庄特点展开乡土教育、在地化教育,以乡村教育带动乡村振兴。”

田字格以“乡土,生命及自然”为核心开展主题式教学。从乡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其切身所经历的乡土文化为根基,从花鸟草木推广到宇宙人生中的万物万理。打破学科限制,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孩子们自主学习,培养其对事物的感受力、对生命的敬畏、对各种自然规律的理解。

考虑到孩子初中还要回体制内,兴隆田小在做整体教学构架时还特别考虑了两点:一是六年级设有分科教学及应试学习;二是主题教学与现有教材做最大融和。

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

杨门浆水豆腐制作技术非遗传人杨坤全在豆腐工坊教做豆腐、北京老韩匠传承人韩建鹏在木工坊当木工老师、剪纸师傅屈广英教剪纸……北京十一学校怀柔九渡河小学招聘40多位手艺人在学校任教。

学校改造部分房屋建起了工坊课程教室。木工坊、厨艺工坊、豆腐工坊、非遗工坊、创美工坊、种植养殖工坊,2020年9月1日起,学生们一下子多了六个工坊、20多门课程。

工坊课不光学手艺,还要学成本核算、宣传营销等,会做还得能卖出去,为此,学校为每个工坊都配备了有创业成功经验的创业导师。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植根农村厚土,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云南兴隆美丽小学

“生活即学习 学习即生活。”这句话在云南兴隆美丽小学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它正是美丽小学奉行的理念。

美丽小学建校之初花了一学期时间,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饮水问题,废水处理问题,厕所改造问题,淋浴室改造问题。美丽小学的老师们认为,尊严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应该让孩子们有尊严地生活,保证学生的营养和健康。现在孩子们吃饭前洗手,每个礼拜洗两三次澡,每天晚上有热水可以洗脚,上床睡觉脱衣服,睡完觉叠被子,食堂里开饭井然有序。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如果环境好起来,农村真的挺可爱。

在美丽小学,课程由老师们自主研发,内容取材自真实生活,比如附近的公路出了一场交通事故,这周就把交通安全和生命教育作为授课重点,甚至一个男孩青春期的困扰,也能被研发为课程。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河北保定师范附校教育集团创建优质教育共同体精准扶贫,聚焦“一个目标”: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优秀的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精彩、每一名教师都有奋斗的幸福。凝聚“一个合力”,让文化扶志培育一批教育品牌。

培育“一片”茂盛文化森林:4.0未来美丽附校集团信息化学习共同体城乡一体化融合创新段、人工智能、pad实验班、文理试验、信息化智慧课堂(融合新技术学科育人)。点燃”六协同”教育创新使命:文化、管理、课程、课堂、资源、学习方式协同发展,创新每一所学校的文化理念和办学模式。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